9月13日,河南省農業(yè)農村廳、中國農業(yè)科學院作物科學研究所和中國農業(yè)科學院中原研究中心三方共同簽訂《河南省玉米密植精準調控高產技術推廣合作協議》。新京報記者 陳璐 攝
中國農業(yè)科學院作物科學研究所研究員李少昆在河南省漯河市開展玉米密植精準調控高產技術的試驗工作,他介紹,應用該項玉米種植技術的玉米密植試驗示范田,目前相較周邊的普通農田每畝能平均增產200公斤?!霸摲N植技術能推動黃淮海玉米的綠色高質高效發(fā)展,在保障國家糧食安全方面意義重大?!?/span>
2019年,李少昆研究團隊開始在漯河市舞陽縣開展玉米的水肥定位、品種篩選等試驗活動,并在當地年均培訓種植大戶上千人。舞陽縣姜店鄉(xiāng)大王村種植大戶王朝索今年第一次應用了李少昆研究團隊所推廣的玉米種植技術,試種了300畝左右的玉米田,預計今年十月收獲,玉米畝產可超過1000公斤。
王朝索說:“這項技術學習起來比較容易,大大增加了我的玉米產量,玉米田今年的收獲預計很不錯,來年我打算大面積應用這項技術來種植玉米。”
漯河市共有272萬畝耕地,是豫中南重要的糧食生產功能區(qū),也是黃淮?!按蠹Z倉”的代表區(qū)域,在河南省范圍內應用和推廣該玉米種植技術,進一步提升了黃淮海夏玉米的種植效能。河南省漯河市鄉(xiāng)村振興局負責人介紹:“這是一項以玉米密植精準調控高產技術為核心,并且適合本地實際,能夠快速復制的產、學、研、用為一體的新技術模式,促進了農民的增產增收,讓玉米產能提升的潛力得到了挖掘,我相信,未來的玉米種植有更好的前景?!?/span>
本文轉載自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系刪除,電話:0371-63357633。